2019年12月29日,隨著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居民告別以地下水作為單一飲用水資源的歷史,開啟雙水源供水。
該工程實施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多次到工程現場,對工程進度和質量提出嚴格要求。銀川市委、市政府強化措施、加強保障,自治區相關部門靠前服務、合力攻堅。來自銀川中鐵水務和中鐵一局的4000多名項目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僅用20個月就完成了原本需要2年半才能完成的西線供水一期工程,實現了幾代人暢飲黃河水的夢想。
西夏水庫蓄水。
都市圈發展中的“必答題”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和人口不斷增加,銀川都市圈范圍水資源總量不足、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城鄉規劃建設與水源地保護矛盾突出、城市單一水源存在供水安全風險、農村供水水源分散、部分水質不達標且供水保證率低等問題突出。
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的實施迫在眉睫。它既可解決都市圈重點城市無備用水源地的問題,也能統籌解決都市圈區域的農村飲水與城市供水一體化的改造。
該工程總投資75.92億元,在青銅峽水庫庫區左岸上游10公里的金沙灣建設黃河取水泵站,改造西夏渠,擴建西夏水庫,建設南部凈水廠、石嘴山市和青銅峽市調蓄水庫。黃河水經過水泵揚水、管道輸水、水庫蓄水、沉淀、水廠深度處理,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后,再輸送至市政管網。一期工程將持續實施至2025年,最高日供水規模將達87.7萬立方米,一期滿足銀川市三區兩縣城鄉居民用水,二期規劃覆蓋吳忠市、石嘴山市,總計解決8個縣(區)城鄉居民生活用水、規模化養殖用水和工業產業用水需求。二期工程規劃至2035年,最高日供水規模將達170.1萬立方米。
為了讓這一民心工程早日建成,銀川市向承擔項目法人單位的銀川中鐵水務提出了2019年6月30日取水泵站完成基礎工程、西夏水庫完成壩體填筑、水廠完成主體結構;9月30日實現向水庫通水,12月30日向銀川市區供水的三大節點目標。2018年,西線供水工程除水廠部分單體工程開工外,其他工程只進行了前期準備工作,2019年要組織施工單位完成近40億元的施工任務,年底一期工程能否如期通水?這是一個大考驗。
“月均施工產值4億多元,這在中鐵單個市政項目施工歷史上從未有過。”時任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施工總承包項目部負責人曹生學說,事實上,西線供水一期項目真正的施工期是2019年3月至10月,要想實現目標必須一靠苦干,二靠巧干。
百萬人共飲安全幸福水
西線供水工程主要由五大部分組成:取水泵站、西夏渠改造、西夏水庫改造、南部凈水廠和城市管網,前三部分為水利工程,后兩部分為市政工程。
在五大工程中,取水泵站是“龍頭”,也是目前我區規模最大的取水泵站。取水泵站施工的難點在于:緊靠黃河,泵站基坑低于黃河水平面15米,施工期間,面臨巨大的透水和黃河水倒灌風險;場地狹小,交叉作業安全風險大。為了防止基坑坍塌,在基坑開挖前,項目作業人員環繞開挖基準線打了兩圈共108口、每口深25米的降水井,并對降水進行實時動態監控。此后,又在原樁體外增加了高壓旋噴樁才解決了防護墻滲水問題。
解決了水的問題,又有工期問題。泵站以混凝土施工為主,場地狹小,在僅有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空間里,20天內須完成6臺各重25噸的水泵和電機安裝。施工方借助現代化的信息監控設備,合理調配施工順序,確保了施工進度和安全。
接下來的難題來自運輸,全長66公里的西夏渠改造工程由4.9公里輸水隧洞、5.3米×3.5米箱涵、雙排直徑3.6米PCCP管、明渠、渡槽、轉角井等組成。其中,3.6米大管道安裝在西北地區尚屬首次。施工方通過技術攻關破解難題,不僅保證了工程質量,還創造了最高日安裝128根、平均日安裝77根的國內同類型管道安裝紀錄。
西夏水庫是一座平原水庫,且為砂礫地層,形象地說,就是在平地筑上一個“碗”,而這個碗還是用砂礫做的,如何保證水庫不滲不漏,是國內同類水庫建設中的難題。施工方采用兩布一膜隔水防滲新工藝,不僅對防滲膜的鋪設、拼接程序和工藝工法進行反復論證,還在鋪設焊接時對每一個焊縫都派專人盯控,用“繡花功夫”確保焊縫質量。
與此同時,施工方緊盯節點,攻克了50處管道穿路、過渠施工的難題,確保了西線供水工程中連接水廠和千家萬戶“咽喉”工程的如期完工。
“開閘通水只是完成供水工程的第一步,讓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民心水才是最終目標。”銀川中鐵水務集團總經理吳琦表示,將充分發揮“智慧水務”網絡平臺優勢,突出取水、輸水、蓄水、凈水、供水全過程管理,高標準、高質量保障供水工程運轉。同時,依法劃定西夏水庫水源保護區,著力打造西北一流的景觀式地表水源涵養區。(記者 徐佳敏 文/圖)